既要放得開 還要兜得牢
面對不均衡的用水現狀,不少地方政府嚴控用水增量、劃定用水“紅線”。在此基礎上,如何突破水資源短缺瓶頸,找到優化配置、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最優解?山東在這方面的經驗或可歸結為――“放”得開、“兜”得牢。
既然不能一味“伸手要水”,那就把目光轉向市場。放開“市場之手”、創新水權交易成為當下不少地區和企業破解用水難題的有效手段。水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樣在市場上自由流動增值,用水權交易這把鑰匙可以破解無水可用的困局。
水權交易,不僅能有效促進水資源利用方式轉變,還能倒逼節水工作,提升節水成效。賣方“賣水賺錢”,充分享受節水紅利,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探索有效節水措施的積極性;買方“拿錢買水”,既解決了用水難題,也有助于倒逼提升節水技術,以減少未來購買用水指標的費用。把水權交給市場,借助“市場之手”實現價值最大化,是如今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劃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背景下的有效路徑。
市場有為,政府也不能缺位;市場放得開,還需政府兜得牢。政府一方面要為社會提供最基本的水服務保障,在牢牢兜住水安全基本盤、保障社會群體有水可用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區域水權分配,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堅決杜絕“撐死上游、渴死下游”等現象;另一方面要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健全用水權制度體系,確保經營主體在法治防護網內有序運營,讓“市場之手”不敢亂作為、胡作為;還要引導各地把脈問診,根據水資源稟賦對癥下藥,最大限度激發水市場生機活力。
創新搞活水市場,需要積極作為、大膽創新,既有“放”得開的膽量,也有“兜”得牢的底氣,讓水資源成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引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金虎)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