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力推進“琶洲算谷”建設
參賽人員在琶洲算法大賽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應用展上進行技術交流。本報記者 鄭 楊攝
近日,第二屆廣州?琶洲算法應用國際大賽(以下簡稱“琶洲算法大賽”)在廣州市海珠區落幕。作為國內算法領域的頂尖賽事,大賽吸引了21個國家的3307支隊伍報名參賽,項目涉及AI大模型、智能芯片等前沿領域,經過近5個月激烈角逐,69個團隊脫穎而出。不少參賽項目因賽結緣海珠區,紛紛表達落地意向。“廣州聚集了許多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產業集群配套很好,無論是硬件制造、進出口還是算法人才,都跟我們有非常好的結合點,我們正考慮在海珠區落地發展。”北京物靈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顧嘉唯說。
AI時代,算法先行。琶洲算法大賽對全球AI企業、項目和算法人才所展現的吸引力,正是廣州市、海珠區近年來全力推進“琶洲算谷”建設、打造全國算法產業高地成效的縮影。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制造業行業齊全、服務業業態眾多,具有豐富的數產融合場景。我們正加快建設以琶洲為核心的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在全國率先謀劃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范區。”廣州市副市長江智濤說。為打造琶洲算法產業高地,近年來,海珠區推出加快“琶洲算谷”建設“八個一”舉措,即組建一個算法產業聯盟、出臺一份算法促進政策、舉辦一場算法大賽、建設一個算法產業中心、集聚一批算法項目、認定一批算法產業基地、引培一批首席算法師、拓展一批算法應用場景,以一系列“組合拳”多維發力營造算法生態。
算法大賽作為“八個一”舉措之一,舉辦兩年來獲業內廣泛贊譽。“大賽為我們提供了思想碰撞的舞臺,營造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表示,“人工智能正經歷深刻的發展變化,一切都有賴于算法的創新。推動這一服務全人類的技術發展,要有卓越的工程師、充足的經費,更重要的是有足夠的耐心,營造創新的生態。”
記者在大賽現場看到,AI算法領域眾多優秀的人才、項目、企業匯聚一堂,就大模型時代的人工智能創新與應用展開交流切磋、項目路演。據介紹,今年琶洲算法大賽升級到2.0版本,致力于深挖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在營造算法生態方面成效明顯。
海珠區通過“以賽招商”,加速了產業資源聚集。今年以來,海珠區持續推動騰訊、阿里巴巴、今日頭條、唯品會四大億元級平臺強鏈補鏈延鏈,通過平臺優勢帶動上下游企業“聚變”。大賽期間,海珠區組織了“智算海珠 共筑未來”交流會等5場招商活動,吸引優秀企業到海珠投資布局。目前,百度ARM云全國總部、AI4C等項目因賽結緣,已在琶洲落地發展;另有超過30家芯片“燈塔”企業、AI應用企業正在密切洽談。
聚焦“以賽促轉”,算法大賽致力于打造大模型技術落地轉化的“試驗場”。大賽期間,工信部電子五所、南方電網、廣汽集團等圍繞實際業務場景出題,甄選出領先的算法模型、產品和解決方案。百度、騰訊、阿里云、科大訊飛、趣丸、奇安信等頭部企業率先進駐廣州,力爭打造國內大模型技術落地應用示范。其中,海珠區聯合百度智能云推出的專屬政務大模型――海珠政務云腦大模型,將助力打造海珠區“數智政府”AI底座,全場景賦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通過“以賽聚才”,匯聚了大量海內外高端算法人才。來自騰訊云、百度等知名企業的高端算法人才獲頒新一批“琶洲領軍算法師”證書。同時,還舉行了“算法合伙人”首批簽約儀式,由騰訊、百度等企業代表,琶洲實驗室、中山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代表,智聯招聘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代表,與政府部門簽訂“算法合伙人”合作框架協議,構建起需求端、供給端、鏈接端、服務端協同發力的人才服務鏈條,共建算法人才長效合作機制。
除了舉辦算法大賽,海珠區還聚焦算法、數據、算力三大支柱,多維發力夯實數字經濟底座。算法層面,開啟琶洲算法庫,入駐首批100個產業算法模型,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算法服務賦能;算力層面,加快布局建設海珠區新型智算中心;數據層面,海珠已率先開展“數據經紀人”“首席數據官”“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創新改革“三試點”工作,琶洲正積極培育電力、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數據要素市場,推動大數據產業集群化發展。
一系列新探索使“琶洲算谷”嶄露頭角。目前,產業互聯網、芯片、游戲等行業在琶洲裂變,匯聚高新技術企業655家,帶動超3.5萬家經營主體、30萬產業人才在琶洲成長壯大。“上半年,廣州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實現營業收入1975.05億元,推動廣州市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平臺服務收入增速超15%,形成了優勢產業聚集和良好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江智濤說。 (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