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能人回鄉留得住干得好
近一段時間,許多地方圍繞鄉村振興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引人聚才工程,鼓勵引導專業人才、經濟能手、文化名人、社會名流等能人回鄉參與建設,讓更多在外能人想回來、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我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但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要求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失衡、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凸顯。許多外出能人雖身在他鄉,但心系故里,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先進的理念、技術、資源等方面優勢投身家鄉建設,是個人發展和鄉村振興需求的“雙向奔赴”,也是破解鄉村人才短缺困境的有益探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回鄉能人有干事創業的激情,有造福鄉梓的情懷,但也面臨能力待提升、“水土不服”等問題,需要在鄉村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突破自我,真正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一方面,回鄉能人需立足自身優勢,在勤學實干中實現個人價值。在鄉村建設中,能人應深入扎根一線,在摸清鄉村資源稟賦、發展瓶頸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擅長的領域,將本地資源和本人資源整合起來,因地制宜助力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同時,積極推動鄉村治理水平提升,虛心聽取村民對村莊建設、環境、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創新的理念補齊鄉村發展短板,將回鄉建設的激情轉化為發展動能。
另一方面,回鄉能人需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注重培育多元化人才。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當前,農村人才隊伍存在人才結構待優化、管理模式不健全、后備力量不足等問題。能人可圍繞種植、養殖、產業經濟等發展需求,通過專題培訓班、經驗交流會、線上授課等多種方式傳遞新知識、新理念,充分挖掘本土人才的潛能,培養一批懂技術的“田秀才”、善經營的“農創客”、有號召力的“新農人”,為鄉村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田間地頭蘊藏著無限機遇,鄉情鄉愁凝聚著澎湃動力,期待越來越多的能人回鄉,在產業發展、生態治理、鄉村建設、致富帶動等方面施展才華,寫就更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動人故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丹丹)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