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常開心每一天
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不是巴黎、倫敦或東京,而是上海。最新統計,上海共有8530家咖啡館,咖啡已然成為上海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被稱為“梧桐區”的中心城區,街邊濃蔭遮蔽的梧桐樹下,有許多開在老洋房或石庫門里的咖啡館。人們端著一杯咖啡,或坐在店門口看街景,或忙著與朋友交談,或抱著電腦埋頭工作。
往日時光 不忘美好
夏鈴,我曾經的一位采訪對象。她曾請美國工業心理學家到中國做過市場調研,發現上海比其他城市更適宜咖啡館的發展。3年前,她將美國經典咖啡品牌the coffee beanery(譯成“賓樂”)引進中國,很多老外都會沖著店門口那個咖啡杯標識進來喝一杯。夏鈴說,這就是品牌的好處,不用自己摸索從頭做起。
有朋友從國外或其他城市來上海,我最喜歡帶他們去外灘一個開在31層高樓上的咖啡館,聽他們驚嘆,從落地玻璃窗望出去,能將浦東陸家嘴現代高樓和浦西古樸建筑同時盡收眼底。從下午到晚上,喝過咖啡,我給每人點上一份簡餐,一起看兩岸華燈初上。
已在上海開了3家咖啡館的夏鈴曾計劃未來在全國開50家直營店,但愿景并沒有實現,美國工業心理學家到底沒能揣摩透上海咖啡產業發展的“心理”。而黃浦江上那家咖啡館仗著特殊的位置開始在昂貴的咖啡外,收取看無敵江景的“座位費”,然后,店關了。
此后,我又會帶朋友們去淮海西路上一個由上海鋼鐵十廠再造而成的“紅坊國際文化時尚社區”,因為那里有家“雕刻時光”咖啡館。我們坐在室外,在暖陽里喝一口咖啡,吃一口店里的松餅,其間還可以看看散落在院區各處的中外雕塑,再逛逛喜歡的小型藝術展,孩子們在大草坪上奔跑嬉戲卻不覺吵鬧,大家心滿意足,都說太喜歡這里的氛圍了。
但隨著這里在保留部分歷史建筑的基礎上,全新打造了“以文化為主題的商業辦公綜合社區”,去這家咖啡館的日子也成為過去。
猛然驚覺,曾流連過的咖啡館一個個離我而去。想起夏鈴,想起黃浦江上的美景,想起“雕刻時光”,明白咖啡館對一個城市存在的意義,應該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樣吧,“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時光”。
所有堅持 源自熱愛
疫情過后,生活很快回到原來的樣子,我卻發現自己變得不喜歡去人多的咖啡館了,而愿意去那些可以和老板隨時聊兩句的精致咖啡小店,好像在那更能感受咖啡的香氣和溫度。
一天,走在“梧桐區”永康路上,沒注意路邊灰墻上有個洞,忽然從洞里伸出一只托著一杯咖啡的毛茸茸的“熊爪”,我被嚇了一跳。朋友說,這是“熊爪咖啡”。“熊爪咖啡”是公益性質的連鎖店,沒有門窗和店招牌,只在灰墻上貼個二維碼,里面的咖啡師都是聾啞人,在將咖啡交到顧客手上時,會用“熊爪”比心、比耶、豎大拇指,和洞外的顧客拉手擊掌,這樣的互動讓洞內外的人都特別開心。
去年夏天,和朋友一起走進青浦古鎮朱家角的一家咖啡小店,小店臨河,不時有小船從窗前劃過,穿著青花布衫、上了年紀的船娘唱著當地小調。老板張先生邊做咖啡邊說,店是兒子開的,他從市區來幫著看店,他和兒子約定,3年不賺錢就關了,現在算是勉強保本。今年春天再去時,老張已不在那里,品一口咖啡,也不再是原來的味道了。
麥子是一個時尚女孩,在一家法國公司上班。去年她辭職和兩個女孩開了家咖啡小店。她說她們都喜歡去咖啡館,就想著盤個店,生意應該不會差,就算不好,也能盤出去,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坐在這個很文藝的店里,喝著咖啡,吃著麥子做的料很足的軟餅,心里說年輕就是好啊,想開咖啡館就開了。
不久前,我們開車到距上海車程1個小時的江蘇省昆山市的計家墩理想村,這是一個主打“鄉村生活共創集群”概念的網紅村。村口有家精靈咖啡,老板娘是上海人,平時在上海上班,周末兩天和先生帶著貓開車過來。為了開店和預付幾年店鋪、住房的租金,已花了200萬元。她說別人好奇這家店一周關門5天,能賺到錢么,這些他們都不在乎,依然堅持把每周兩天休息時間全都用在做好每一杯咖啡上。
我常想,在競爭激烈的上海和周邊咖啡市場,要開一家自己想要的咖啡店,沒有很深的執念,是堅持不下去的吧。
本土品牌 蓬勃生長
一個晚上,在街頭尋找咖啡館,朋友一眼看到不遠處一幢商務樓的二樓墻上有個藍瓶標識,我們便直奔那里,店有兩層,幾乎滿座。2021年底,這家全球咖啡連鎖經營品牌藍瓶咖啡將中國區總部以及烘焙廠一起落戶上海,目前在上海已開設6家門店。
像藍瓶咖啡一樣,已有約20家海外知名咖啡品牌將上海作為落地首選,如美國“老字號”品牌皮爺咖啡peet's coffee、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等。這類企業往往投資力度極大,注冊資本很多超過1億美元。
截至今年5月中旬,上??Х认嚓P企業已達4671家。隨著大量外資和民營咖啡品牌總部落戶,上海已成為咖啡企業總部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而其中最讓人驚喜的是上海本土咖啡品牌也在強勢崛起,走向全國和海外。《2023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指出,上海精品咖啡品牌挪瓦、Manner、M stand、Seesaw已分別在全國開設了1800家、584家、289家和139家咖啡館。
伴隨咖啡市場飛速成長的還有層出不窮、趣味無窮的咖啡節。2016年,首屆浦東陸家嘴金融城國際咖啡文化節首次引進了國外流行的露天咖啡節概念,今年第七屆文化節更是推出了12個主題城市的“咖啡城市漫游”主題場景,帶來一座城、一家店、一杯專屬特調的驚喜。
今年的奉賢Be Real咖啡文化節放話“咖啡免費喝、周邊免費送、手作免費體驗”,現場有專業的咖啡師手把手教孩子們制作專業的咖啡,了解咖啡豆的趣味小知識,孩子們可以自由創意拉花,自己彩繪咖啡杯,或者學做別致的咖啡渣盆栽,既有趣又環保,不僅孩子們喜歡,連老人們都被吸引住了。
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以“一杯咖啡的時間,愛上靜安”為主題,在“首創、首發、首秀”上做文章,集結了38個代表世界咖啡發展浪潮的精品咖啡品牌,帶來最具國際感的咖啡一條街。
長寧咖啡文化節以“啡常開心每一天”為主題,將“咖啡”與“城市旅行”“文藝生活”深度融合,牽手本土咖啡企業、咖啡館、街區、藝術家等,展示不同咖啡企業文化,分享寶藏咖啡館創業的酸甜苦辣。
虹橋國際咖啡港兩年多來致力于打造“從種子到杯子”全產業鏈貿易集聚地,非洲、南美洲、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52個國家和地區的咖啡豆源源不斷“到港”。落戶咖啡港的咖啡人才培訓中心、咖啡貿易促進中心、咖啡品牌孵化中心等,構建起了上海強大的咖啡產業“朋友圈”。
“因為咖啡 所以上海”,這是3年前首屆上??Х任幕艿闹黝},上海下決心要完成咖啡消費之都到咖啡產業之都的轉變。今年在第三屆上??Х任幕芷陂g,上海發布了咖啡豆價格指數、咖啡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咖啡國家職業技能認證中心也落戶上海。這一切都顯示著,上海離名副其實的“世界咖啡之都”不遠了。 (作者:沈則瑾 來源:經濟日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