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適時開展新批次藥品集采
● 本報記者 傅蘇穎
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 著力推動醫保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表示,今年已經開展第八批藥品集采,還將開展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主要針對眼科的人工晶體和骨科的運動醫學類耗材,適時將開展新批次藥品集采。地方層面,將重點對國家組織集采以外的化學藥、中成藥、干擾素以及神經外科耗材、體外診斷試劑等開展省際聯盟采購。
集采成效顯現
施子海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存在虛高現象,特別是一些“進口老藥”,盡管過了專利期,但仍以較高的價格在國內銷售,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更是遠高于國際水平。針對這一狀況,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采,通過降低中選企業的生產和營銷成本,實現中選產品降價。
施子海稱,改革近5年來,集采成效不斷顯現,群眾用藥負擔顯著降低。根據相關測算,2022年與2018年相比,我國藥品采購價格指數下降19%。
同時,群眾用藥質量明顯提升。施子海表示,中選產品質量是集采過程中高度關注的一個因素,通過價格下降,有效提升了一批高質量藥品耗材的可及性。比如,心臟支架集采后,材質性能更好的鉻合金支架使用比例由60%上升到90%以上,原先占據市場較大份額但性能一般的不銹鋼支架逐步退出市場。集采引導藥品企業從過去的“拼渠道、拼銷售”,轉到目前的“拼質量、拼價格”,企業以質量謀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提升。
施子海稱,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持續推進醫藥集中帶量采購的擴面提質,堅持國家和地方上下聯動、一體推進。國家層面,今年已開展第八批藥品集采,還將開展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的集采,主要針對眼科的人工晶體和骨科的運動醫學類耗材,適時將開展新批次的藥品集采。地方層面,將重點對國家組織集采以外的化學藥、中成藥、干擾素以及神經外科耗材、體外診斷試劑等開展省際聯盟采購,同時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集采產品的質量監控和供應保障,促進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和使用中選產品,確保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成果。
保障范圍擴大
醫保藥品目錄管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表示,國家醫保局自組建以來,堅持“保基本”的定位,持續優化醫保藥品目錄,群眾用藥保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醫保目錄實現“一年一調”,新藥更快惠及患者。超過80%的新藥現在能夠在上市兩年內納入醫保。比如,2022年目錄調整新增的108個談判和競價藥品中,有105個是近5年上市的新藥,相當部分藥品實現了當年獲批、當年納入醫保目錄。
李滔介紹,目錄內藥品數量明顯增加,保障范圍不斷擴大。5年來,醫保目錄累計新增618種藥品,涵蓋新冠感染、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罕見病、兒童用藥等臨床治療領域,大量新機制、新靶點藥物被納入目錄范圍。現行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總數達到2967種,已涵蓋臨床治療所有領域。
李滔稱,國家醫保局狠抓目錄藥品的落地和配備,藥品可及性明顯增加。國家醫保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出臺了談判藥品“雙通道”等一系列政策,支持目錄落地實施。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已經有20.9萬家定點醫院和藥店配備了目錄談判藥品。
在支持醫藥技術創新方面,李滔介紹,5年來,參與談判的70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藥品,有66個談判成功,成功率達到94%,快速實現臨床應用。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得到合理回報,創新積極性大大提升。
“總體來看,5年來的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更好地服務了廣大參保群眾,患者以更合理的價格,用上了療效更好的創新藥,促使我國醫藥產業走上重創新、強研發的發展道路。國家醫保局將持續完善優化醫保藥品目錄管理,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好藥納入目錄,持續提升參保群眾用藥保障水平。”李滔表示。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