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研報︱有色金屬板塊逆市領漲,這家細分龍頭去年凈利預增超30%,部分產
3月7日,三大指數走弱收跌,有色金屬板塊領漲全市,盤中一度漲超4%,截至收盤有所回落、但仍逆市飄紅,收漲2.19%。子板塊工業金屬、小金屬、貴金屬、金屬新材料漲幅居前,多只個股漲停。
消息面上,中央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華龍證券認為,在此支撐下,經濟或迎來進一步復蘇,有色金屬行業有望率先受益。制造業開工傳統旺季的來臨也有望打開季節性復蘇。下游需求穩步復蘇背景下,供給剛性、需求回暖的工業金屬龍頭具備較大彈性。
機構近期最新覆蓋兩家產業鏈相關個股,投資要點如下:
① 這家公司是銅基特種材料細分領域龍頭,優勢主業產品市占率第一;拓展航空航天、醫療影像等新興業務,部分產品運用于朱雀二號、朱雀三號運載火箭發動機。
② 這家公司是銅資源龍頭,多起海外并購布局全球優質資源,2024年產能穩中有升,銅產量預計破50萬噸,有望受益于銅價未來走勢。
國海證券再次覆蓋斯瑞新材,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3月3日,國海證券發布研報再次覆蓋斯瑞新材,維持“買入”評級。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主營業務屬金屬材料領域,主要從事銅基特種材料的制造和銷售,包括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屬鉻粉、新一代銅鐵合金材料等。
南財金融終端顯示,斯瑞新材3月7日報收11.26元/股,上漲1.08%。公司股價自2月6日盤中下探歷史新低后有所反彈,區間漲幅近40%。
①銅基特種材料細分領域龍頭,業績增長勢能足
斯瑞新材是銅基特種材料細分領域龍頭。自成立以來,公司以銅基特種材料的制備技術為核心,從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業務起步,開展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及制品的技術應用。公司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貢獻了主要收入,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兩項產品分別占業務總收入的48%、28%。
客戶資源方面,公司優勢主業市占率領先,已收獲多個下游行業大客戶。
公司2023年12月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中高壓電接觸材料及制品已成為了西門子、ABB、施耐德、西電集團等國內外大型電氣設備制造企業的主要供應商,解決了相關材料依賴進口的問題;此外,公司中高壓電接觸材料的研發制造已成為全球該細分新材料領域行業第一。公司新興業務也已收獲多個客戶,在手訂單充足。
公司2023年盈利水平保持增長勢頭。2月2日,公司披露2023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預計2023年實現營收11.7億元、同比增長18.24%,實現歸母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30.07%。
國海證券表示,公司技術領先,供貨下游頭部客戶,同時全面擴大產能,成長性強。參考此次業績快報,將適當上調公司未來盈利預測。
②拓展新興業務,項目穩步推進
公司不斷拓展新興業務,開拓了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CT和DR球管零組件、高性能金屬鉻粉、光模塊芯片基座材料等新產業方向。
今年以來,公司新興業務持續投資建設,相關業務推進落地。
1月19日,朱雀三號VTVL-1可重復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驗證火箭順利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公司2023年7月在互動平臺表示,朱雀二號及朱雀三號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均采用公司研發制造的燃燒室內壁。
1月24日,公司發布了兩份投資建設公告,擬使用公司自籌資金投建項目進行擴產,共計投資金額為13.30億元。
- 其中一項投資為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材料、零件、組件產業化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為5.10億元。項目整體預計實現年產約300噸鍛件、400套火箭發動機噴注器面板、1100套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外壁等零組件。
- 此外,公司擬投資8.20億元于斯瑞新材科技產業園建設項目,包括“年產3萬套醫療影像裝備等電真空用材料、零組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年產2000萬套光模塊芯片基座/殼體材料及零組件項目”、“鎢銅合金材料、零件項目”。
國海證券認為,公司新拓展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CTDR球管零組件、高性能鉻粉及光模塊芯片基座材料,正迎來景氣窗口,業績有望高速增長。
業績預測
國海證券預計,2023—2025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01/1.45/1.81億元,同比增長30%/43%/25%。
國海證券還提示了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技術升級迭代、新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等風險因素。
東吳證券首次覆蓋洛陽鉬業,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3月1日,東吳證券發布研報首次覆蓋洛陽鉬業,給予“買入”評級。
公開資料顯示,洛陽鉬業主營基本金屬、稀有金屬的采、選、冶等礦山挖掘及加工業務和礦產貿易業務,是全球領先的鎢、鈷、鈮、鉬生產商和重要的銅生產商。據2022年公司年報,公司主要擁有兩大板塊業務:礦山板塊業務與礦山貿易業務,兩大業務占總收入的15%/85%,毛利貢獻占比66%/34%。
二級市場表現上,洛陽鉬業自2023年底以來持續震蕩上行,今年以來漲超25%。截至3月7日收盤,上漲4.09%,報收6.62元/股,當日股價創階段性新高。
①供給長期偏緊,未來銅價或有支撐
近兩年全球新增銅礦項目迎來集中釋放,但在產礦山受到礦石品位下降、生產事故、社區干擾等多因素干擾,產量持續不及預期,機構看好銅價未來走勢。
- 根據ICSG數據,2019—2022年全球銅礦產量增長緩慢,主要由于智利、秘魯等銅礦生產受阻,同時產能利用率不斷下降,近兩年利用率低于82%。
- 此外,全球主要交易所銅庫存位于歷史7年低位水平,預計后續銅價更為敏感。據Bloomberg數據,自2016年起,主要交易所銅庫存不斷震蕩下行。2023年9月開始統計庫存同比增速轉正,銅庫存有所回升,但仍處于低位。
- 中國銅需求量持續擴大。東吳證券指出,截至2023年9月,中國銅消費在全球內占比超過五成;近年中國精煉銅消費量整體呈上升趨勢,未來有望持續受益于電力需求和新能源發展。
東吳證券判斷,受制于開采成本增加、銅礦品位下降以及近年來資本開支放緩,銅礦長期供給或面臨不足現象,對銅價有所支撐。公司近年圍繞“銅鈷”核心金屬等業務實現業績穩增,看好公司銅資源量價齊升發展潛力。
②海外并購帶來優質資源,整體產量穩中有升
公司從2013年開始逆勢收購海外資源,先后收購了澳洲NPM銅金礦、巴西鈮磷礦、剛果TFM銅鈷礦、全球第三大基本金屬貿易商IXM、KFM銅鈷礦,業務拓展全球。
截至2022年,據東吳證券梳理,公司成為全球領先的鎢、鈷、鈮、鉬生產商和重要的銅生產商,亦是巴西領先的磷肥生產商,同時公司基本金屬貿易業務位居全球前列。
1月19日,洛陽鉬業公布2024年主要產品產量和實物貿易量指引,2024年公司銅、鈷產量繼續增長。
根據指引,公司2024年計劃產銅52萬—57萬噸,產鈷6萬—7萬噸,較2023年增加銅產能10萬噸以上、鈷產能1萬噸以上。此外,公司計劃產鉬1.2萬—1.5萬噸,產鎢0.65萬—0.75萬噸,產鈮0.9萬—1萬噸,產磷肥105萬—125萬噸,實現實物貿易量500—600萬噸,較2023年保持穩定。
東吳證券指出,公司2024年銅產量計劃顯著提升,TFM與KFM銅資源潛力巨大,有望躋身全球前十大銅生產商。
③“礦業+貿易”形成新增長動力
公司于2019年并購IXM,后者是全球第三大金屬貿易商,貿易網絡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且業務范圍基本覆蓋公司的礦產區,多地設有礦產商品銷售點、物流點。
業績層面上,IXM已成為公司業務新增長極。據東吳證券統計,2019年收購IXM業務后,公司總營收同比高增164.5%。截至2022年,礦業貿易業務營收占總營收85%,成為公司業務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IXM延伸到銅鈷、鈮品種業務產業鏈,起到合力加成作用。公司建立“生產廠-IXM-消費用戶”的經銷模式。東吳證券預計,IXM成熟產業鏈體系疊加優秀資源量將合力形成較強競爭壁壘,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持續推力。
業績預測
東吳證券表示,基于公司2024年TFM及KFM銅礦增量顯著、權益金問題解決未來產量釋放可期,預計公司2023—2025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6.85/95.07/119.30億元,同比增長10.18%/42.22%/25.49%。
東吳證券還提示了市場競爭格局加劇、地緣政治風險、金屬價格不及預期等風險因素。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