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央行的2023|⑦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持續提升(下)
來源:央行
貨幣金銀服務水平不斷加強
根據全國各地現金使用需求,組織開展人民幣產品印制生產、入庫和發行基金調撥工作,做好全年現金供應保障。
不斷豐富普通紀念幣發行品種,充分滿足公眾收藏需求,發行2023年賀歲等6枚普通紀念幣。發行首組國家寶藏(文明曙光)等10個貴金屬紀念幣項目。
2023年10月25日起,開展為期半年的拒收現金專項整治工作。持續查處拒收現金違法行為,按季對被行政處罰的法人單位進行公示曝光。
拒收現金專項整治工作
2023年9月,組織開展反假貨幣宣傳月活動。在全國范圍舉辦為期10天的反假貨幣知識網絡競答活動,累計參與人數達884.8萬人次
國庫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依法履行經理國庫職責,保障政府預算高效執行,服務社會民生有力有效。
高效撥付抗震救災資金
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地震后,國家金庫甘肅省、青海省分庫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通國庫資金匯劃“綠色通道”,及時撥付救災款項。
儲蓄國債下鄉取得積極進展
農村地區購債便利程度不斷提升,銷售額占比穩步提高。2023年,全國鄉鎮及村域地區累計銷售儲蓄國債28.71萬筆,共計435.79億元,銷售占比16%,較2022年提高2個百分點。
推廣跨省異地電子繳稅
全國共有20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已開展跨省異地電子繳稅業務,較2022年增加52家。
實現海關退稅業務全流程電子化辦理
開展液化天然氣(LNG)電子退稅試點,退稅時間由1到2個月最快縮短至7天。
征信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強化征信供給,提升服務質效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穩健運行。截至2023年末,數據庫收錄個人11.6億,企業和其他組織1.3億戶。2023年,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51.0億次,企業信用報告查詢1.6億次。
強化征信賦能,助力融資發展
地方征信平臺建設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末,建成省級地方征信平臺31家,合計連通數據源單位2657家,收錄當地企業1.44億戶,接入金融機構4741家。
推廣“征信鏈”實現涉企信用信息跨區域互聯互通。截至2023年末,“征信鏈”已上鏈共享信用信息3.03億條,金融機構依托“征信鏈”累計放貸金額3.27萬億元。
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截至2023年末,平臺注冊用戶46.6萬家,促成融資50.2萬筆、金額21.2萬億元。促成中小微企業融資41.1萬筆、金額16.7萬億元。
積極推進評級市場發展
2023年,共開展評級業務2.3萬余筆,實現債券市場評級機構現場執法檢查全覆蓋。
截至目前,5家本土評級機構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5家獲得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席位,4家加入亞洲信用評級協會,3家成為國際資本市場協會會員單位。
為熊貓債、點心債、自貿區債等跨境融資工具提供評級服務。
強化機構監管,保障征信權益
持續開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征信合規與信息安全監測與分級管理。2023年,對165家接入機構罰款3392.93萬元,對144名責任人罰款365.84萬元。2023年,受理征信投訴逾6千件,辦理征信異議7.78萬筆。
以“十年征信路 奮進新征程”為宣傳主題,在《征信業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十周年、“6?14”信用記錄關愛日等節點,持續開展征信知識普及活動。
反洗錢工作扎實推進
穩步推進“風險為本”反洗錢監管
制定“風險為本”反洗錢監管指引,對銀行、證券、保險及支付業35家主要機構開展洗錢風險評估,對300余家法人金融機構開展反洗錢執法檢查,對12家壽險公司、證券機構開展監管走訪。
成功舉辦歐亞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組織(EAG)第39屆全會
2023年12月4日至8日,在海南省三亞市成功承辦歐亞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組織第39屆全會。
反洗錢國際評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2023年10月,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全會通過了中國第四次強化后續報告,認為中國反洗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決定結束本輪評估。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