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真情流淌在這片土地上
這個冬天,地處祖國北疆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最低氣溫超過零下35度,天寒地冷絲毫擋不住這個旗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腳步,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寫滿真心實意關愛群眾的感人故事。
年初以來,該旗認真落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完成好呼倫貝爾市產業發展“五大行動計劃”和旗委矛盾調處、信訪維穩、鄉村振興“三項重點工作”,結合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大興調查研究工作部署,通過深學細悟篤行“浦江經驗”和“千萬工程”經驗,結合實際,在全旗開展千名干部進百村入萬戶行動,大興調查研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組織全旗鎮村3446名干部進246個村(社區)聯系近9萬戶,引領廣大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改變了干部作風,推動基層和諧穩定、實現百姓安居樂業。
扶持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石,合作社、農家院、百姓炕頭走來黨員干部,圍繞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家種的是包扶干部推薦的大豆種子,今年每畝地多收入30多元,”在阿爾拉鎮阿爾拉村利用農閑組織開展種植養殖培訓通過科技人員講技術,種養殖大戶講自己的致富經驗,這樣的不群眾歡迎,鄉親們說,幫錢幫物,不如學門好技術。
塔溫敖寶鎮建起一塊科技示范田,帶來的是全鎮群眾受益,大豆每畝增產10斤,玉米每畝增產30斤,從種地到收獲大家可隨時觀摩,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推廣,群眾說實用易學。
在漢古爾河鎮朝陽村的白鵝養殖合作社,在旗、鎮的幫扶下,完成了產業鏈延伸,由原來的買人家的鵝雛變成自己孵化鵝雛,去年建成孵化場,實現當年建廠當年收益,不僅自己效益提升,也帶動周邊地區群眾養殖產業發展,來到合作社養殖基地看到3500只白鵝曲頸向天歌,合作社董事長嵇佳歡介紹,現在就有20多戶群眾和他簽訂養殖合作協議。
阿爾拉鎮阿爾哈淺村受益于5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將光伏扶貧受益資金劃入村集體經濟,用于增設農村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促進產業發展和為貧困農民提供生活保障。該村也因此項目每年增收24萬元,年節約標準煤約22000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3000噸,實現了生態效益和扶貧效益雙贏。
一顆顆紅滿山坡的沙棘果就像一顆顆致富的金豆子,在莫旗騰克鎮庫木爾肯村平頂山屯,村民李德偉正屈指估算著今年的收益。150噸沙棘果收入超70萬元,他逢人便說,這一年鎮里千百萬隊員可是沒少幫助做事,春天澆水、夏天噴藥、冬天采收都來幫忙。
文化引領帶來鄉風文明
照老傳統,每年秋收一結束,很多莫旗農民就玩起老三樣:喝酒、耍錢、侃大山,一玩就是大半年。通過千百萬行動的開展發現,老傳統變成了如今的上網、搞產業、打工賺錢“新三樣”。在庫如奇鄉庫如奇村,村民老孟家的60畝地效益一直不好,而他一到冬天就沉醉在麻將桌上。年初,鄉里包扶他家的干部來到家里,他選種了優質高產大豆種子,到秋天多收入5000多元。老孟深有感觸地說:“耍錢純屬是歪門邪道,靠科技致富才是正路。”今年秋收一結束鄉里干部又幫助他找了一份保潔員工作。
在漢古爾河鎮,村村有了鄉村大舞臺,群眾茶余飯后有了好去處,跳廣場舞、健身操、扭秧歌,鎮里組織的秧歌隊,不僅在鄉里扭火了,旗里各種文化旅游活動也是陣陣拉不下,大家親切稱她們是花棉襖秧歌隊。無獨有偶,在阿爾拉鎮阿爾哈淺村,民族歌舞隊,你別看是業余,跳起來絕不缺乏專業范,現在正在緊鑼密鼓排練達斡爾族傳統歌舞“魯日格勒”準備到市里參加比賽。
派出所民警講反電信詐騙知識,法庭法官講黑土地保護法律知識,司法所干部講民法知識,阿爾拉鎮組織的送法到農家深受百姓歡迎。
干部身子俯下去群眾心頭暖起來
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灑落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大地,額爾和鄉的30多戶養殖大戶忘著這寒冷天氣心里犯了嘀咕,這飼草不足成了心病,共產黨員,新時代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及時救了急,30000多元秸稈飼料送到這些養殖戶家中,一張張笑臉寫滿感激之情。莫旗黨員干部,通過千百萬行動,在群眾“盼”上下功夫,在群眾“急”上見真情,在群眾“難”上動真招,真情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密切了干群關系,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贏得廣大群眾的贊譽。
干部身子俯下去,換來的是群眾心頭暖起來,一批群眾關心安全用水問題、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筑夢困難學生、醫療健康、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等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走進基層的黨員干部當好理論政策宣講員、民族團結工作者、基層治理排頭兵、群眾致富帶頭人,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所需、解決所盼,開展了3輪走訪,入戶達27.4萬余戶次,80%的群眾訴求得到解決,贏得了群眾的點贊好評。
我活了80多歲,“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的錢,”烈士遺屬李大姐用顫抖的雙手接過2000元慰問金時,眼角流出激動淚水,新年來臨之前,額爾和鄉100多名黨員干部捐助的20000多元慰問金,送到了50多戶,特困家庭、老黨員、軍烈屬、留守兒童手中,在這個寒冷冬天里把一股股暖流注入群眾心田。
全國綠化造林模范李振海老人,今年已是八十歲高齡,旗委書記譚華、旗長孟達英、宣傳部長柴海波,先后來到大山深處老人家里,幫助老人解決了,手機信號不好、沒有廁所、林地巡護等問題,旗公安局兩次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隊幫助老人清林100多畝。
登特科鎮宏偉綜合商店負責人張國艷感慨地說:“每年趕上雨季時連著幾天下雨,地面就容易積水,我們自己出行不方便,顧客進來也不容易,商店收益比平時少很多。‘千百萬’服務隊入戶了解到情況后,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幫我們處理了涵管淤積,解決了積水問題,這回下雨天也不用擔心沒人來買東西了。”
額爾和鄉組成15支服務隊138名服務隊員聯系群眾1427戶,48名干部聯系1165戶流動人口。截至目前開展四輪入戶走訪,遍訪1316戶,遍訪率92.2%。制作發放1400個便民服務袋和5600余份政策宣傳單,用“鄉言鄉語”傳達理論,讓群眾口袋和腦袋同時“富起來”。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評比工作,按照“鄉評村、村評組、組評戶”的原則,逐步建立清潔村莊的長效機制。開展“最美庭院”評比表彰、廢舊輪胎創意畫等一系列有溫度、接地氣的群眾性活動,助推“千百萬”行動走深走實。3個村投入378448.65元修復破損路面、修護堤路1公里、田間路5公里、堤壩加固修建長90米寬15米鉛絲籠護坡。3個村投入179000元修復路燈260余盞。僅在近2個月時間里先后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15件。贏得群眾贊譽。
騰克鎮依托“千百萬”行動,積極打造由“一站式”服務轉化為“零距離”服務的工作模式,鎮直各部門直達問題現場及時幫助解決農戶急難問題。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服務隊員根據群眾需求,采取“到村辦公”模式,實地為農戶講解農業種植技術,幫助農戶解決農業生產方面難題。
庫如奇鄉黨員干部集體謀劃村經濟,帶動群眾致富增收。通過服務隊入戶走訪,對村情民情熟悉程度持續加深,共同研討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充分發揮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用,大力動員黨員群眾參與入股,并積極謀劃村級項目。截至目前,全鄉共推出16個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
鄉鄰之間的“小事”在鄉鎮、村屯中時常發生,看似簡單的小事處理不好就會引起矛盾激化,產生風險隱患。莫旗服務隊員們深入村民家中、田間地頭,摸清群眾民意,解決群眾難題,切實做到將矛盾糾紛化解“觸角”延伸至基層“神經末梢”,將基層治理做到群眾“灶頭炕頭心里頭”,力爭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把小事處理好大事減少
今年以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不斷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扎實做好社會面穩控,開展集中調研指導3次,收集矛盾糾紛信息260條,旗級層面解決矛盾糾紛11件,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提升了當地居民幸福感和安全感。
漢古爾河鎮“千百萬”服務隊通過日常走訪收集民意,主動包聯所包轄范圍內有信訪訴求的農戶,與其結成對子,深入排查矛盾問題。深入了解基層群眾的發展需求,摸清制約鎮村發展的根本問題,厘清實現破題發展的工作思路,主動對接職能部門,有效整合優勢資源,以鎮村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共同致富,讓發展成果惠及基層群眾。
今年農耕期間,寶龍泉村張大爺和李大爺因土地邊界產生了鄰里糾紛。寶山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工作人員知道后,第一時間帶領村書記及“千百萬”行動服務隊員到達現場,經了解后對土地進行測量,并與村內原有土地臺賬比對,調解兩人重歸于好。“半條壟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沒什么,但是在農民心里那就是天大的事,我們一定要公平公正處理,確保大家都能滿意。”這是寶山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工作人員的心里話。近幾年,鎮村兩級干部經常奔走于田間地頭,丈量土地,查看臺賬,僅2023年寶山鎮矛盾調解員就解決了30余起糾紛,群眾有叫必到,切實做到矛盾不上行,為民服務,為民解憂,平安鄉鎮全面實現。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莫旗通過抓實“千百萬”行動,推動資源、管理、服務“三個下沉”,黨員干部多坐老百姓的“熱板凳”,多聽老百姓的“內心話”,多解老百姓的“煩心事”,聚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進一步增強基層黨委政府的執行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基層黨員干部的服務力,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新成效、新變化,以勤政為民的政治擔當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蔣希武)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