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臺實名制來了!大V發言請“光明正大”
前臺實名制來了!大V發言請“光明正大”
抖音、微博、快手等多家平臺官宣
“前臺實名制”的靴子落地,大V即將開始“卸馬甲”。
10月31日傍晚,抖音、微博、快手、微信等多家自媒體平臺宣布,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5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賬號注冊主體為個人類型的將顯示注冊人真實姓名,機構類賬號顯示企業、機構名稱,相關實名信息可在賬號資料頁進行查看。
多家平臺均聲明,僅允許向在平臺已完成認證的賬號提供查看他人賬號實名信息的權限。以及,將對未按要求實名的大V賬號限制其流量和收入,包括推薦流展示限制、熱搜展示限制、廣告分成限制、打賞收入限制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治理網絡空間的法律進程來看,此次前臺實名制是在順勢承接以往的法律規范。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意味著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多,從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的角度來看,高粉絲量的自媒體有必要向社會公示真實身份,對其在網絡空間的發言自行負責。
多家平臺官宣前臺實名:
對未實名大V限制流量
據@微博管理員10月31日傍晚消息,為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網絡生態環境,增強平臺頭部“自媒體”賬號的可信度及權威性,微博將于近期引導社會時事、軍事、財經、法律、醫療等專業領域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填寫實名信息,經用戶同意并填寫實名信息后,將在個人資料頁展示用戶的真實姓名,便于公眾為社會公共利益實施監督,后續將逐步擴大到相關領域5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
微博表示,接收到私信引導但未進行前臺實名信息填寫的用戶,其賬號的流量和收入將受到部分限制,包括推薦流展示限制、熱搜展示限制、廣告分成限制、打賞收入限制等。
同樣在10月31日傍晚,抖音公告稱,為增強“自媒體”賬號可信度,粉絲數量達到50萬且發布涉及時政、社會、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內容的“自媒體”賬號需授權平臺在賬號主頁展示通過認證的實名信息。
實名信息公開后,平臺如何保護用戶合法權益?抖音表示,除授權展示的真實姓名、企業名稱信息外,平臺將不會主動公開賬號的其他信息;僅允許已向平臺提供身份證件或營業執照等信息完成認證的賬號在登錄后查看他人賬號實名信息;建立專門的防網暴保護機制,上線“一鍵防網暴”功能,快速、優先處理相關的投訴和舉報,對參與網暴的賬號視情采取警示教育、禁言、封禁賬號等措施。
微信在10月31日傍晚亦發布公告稱,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50萬以上的微信公眾號、視頻號賬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近期將首先引導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用戶同意展示后,賬號注冊主體為個人類型的將顯示注冊人真實姓名,機構類賬號顯示企業、機構名稱,相關實名信息可在賬號資料頁進行查看。
微信同樣表示,未對外展示實名信息的100萬“粉絲”以上“自媒體”賬號,賬號流量、收益等將受到限制。此外宣布前臺實名制的還有快手和網易號。
“前臺實名展示”
多家平臺發公告
微信:微信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5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近期將首先引導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對外展示實名信息。
抖音:粉絲數量達到50萬且發布涉及時政、社會、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內容的“自媒體”賬號需授權平臺在賬號主頁展示通過認證的實名信息。
微博:將于近期引導社會時事、軍事、財經、法律、醫療等專業領域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填寫實名信息,后續將逐步擴大到相關領域5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經用戶同意后進行前臺實名展示。
快手:涉國內外新聞、社會熱點和醫療、司法等專業領域,粉絲量在5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將分批次、分階段收到相關通知,可根據通知提示進行操作,征詢同意后在個人賬號資料頁展示實名信息。
B站:社區將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5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進行前臺實名展示。社區首批將引導粉絲量在10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進行前臺實名操作。
小紅書:分批次分階段引導粉絲量在5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進行前臺實名信息展示。首批將向粉絲量在100萬以上的“自媒體”賬號發出站內信,并征求用戶同意后在其個人主頁展示實名認證的真實姓名。
百度:百家號平臺將分批次分階段向粉絲數量50萬以上的“自媒體 ”賬號發布站內信,待用戶確認同意后,將公示相關賬號的真實姓名。首批公示的范圍將為100萬粉絲以上,日常發布內容為時事、政治、財經、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的賬號。
三大關注
前臺實名制有無必要?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咨詢專家王四新告訴記者,前臺實名制實際上是為網絡環境引入一種新的機制,其對于提升發言人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是有幫助的。網絡公共空間有潛在的成千上萬的用戶,這對于發言確實就有了界限要求,在大V網絡影響力巨大的情況下,提升發言人的上述意識尤為必要。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表示,在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自媒體特別是百萬粉絲以上級別自媒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非常強,而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意味著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多,從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的角度來看,高粉絲量的自媒體有必要向社會公示真實身份,對其在網絡空間的發言自行負責。
朱巍表示,從治理網絡空間的法律進程來看,此次前臺實名制是在順勢承接以往的法律規范。
記者也注意到,前臺實名早前已經成為新浪微博管理中一項推行并應用的措施。
微博管理員在今年9月6日發布信息表示,“積極探索推行針對自媒體賬號的前臺實名制等措施,不斷完善社區管理規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將專項治理工作落到實處。”8月27日,微博管理員發布信息表示,如果自媒體賬號因發布社會時政類違規內容被處罰達到3次,相關自媒體賬號可提供“工作單位”及“職務信息”等“前臺實名制”身份認證信息,在站方核實認證信息并在該用戶個人主頁展示后,方可解除限制。
被網暴風險更大,如何防網暴?
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告訴記者,首先是在信息內容的發布層面,該制度能提高發布主體的責任意識,以及合法合規發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在信息傳播層面,能較強地帶動信息依法有序地傳播;再者在追究違法違規言論方面,能夠更好地實現追責。
朱巍認為,前臺實名制還能一定程度上節約網絡訴訟糾紛中的司法資源。他介紹,一些造謠、網暴等網絡糾紛走到司法訴訟這一步,起訴人聯系平臺想查明網絡賬號的真實身份時,平臺無權提供。于是起訴人的一般做法是,先去互聯網法院起訴平臺,法院要求平臺提供賬號的真實身份,起訴人再轉為起訴賬號。他表示,這個過程浪費了很多司法資源,“前臺實名制”可以一定程度簡化網絡訴訟中確認賬號真實身份的步驟。
在聚焦網絡實名制的討論中,一些網友表現出對前臺實名后會泄露個人隱私的擔憂,并擔心展示真名后被網暴的風險更大。
吳沈括對此表示,這種風險的確存在,但這不會是前臺實名制本身會造成的問題,而是要從更廣更寬的網絡生態治理角度來看待并予以預防。也正是如此,前臺實名制采取了逐步推進的思路,以較為穩妥的方式實現落地,最大限度地保障網民安全上網。
針對實行前臺實名的主體面臨的潛在網暴風險,記者注意到,抖音在宣布實行大V前臺實名時一并聲明,將建立專門的防網暴保護機制,上線“一鍵防網暴”功能,快速、優先處理相關的投訴和舉報,對參與網暴的賬號視情采取警示教育、禁言、封禁賬號等措施。
前臺實名制落實后,需如何跟進完善?
對于前臺實名制實施后的影響,朱巍認為,什么信息網友實名不敢說但匿名敢說,需要打一個問號。實際上,通過近些年的觀察,他表示,互聯網的匿名性具有身份隱蔽和低成本性,助長了一些網民無懼妄為的心理,躲在賬號化名背后不敢現身更多的是發布造謠、不實信息和開展黑公關活動的人。“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從凈化網絡空間來看,網絡實名制利大于弊。”
同時朱巍也認為,前臺實名制落實的同時也會伴生一些問題,比如一些由MCN機構培養的大V號背后可能是一個團隊在運營,這時具體在前臺展示誰的真實身份是一個問題。另外,隨著個人在網絡空間真實身份的展示,隨之而來需要配套的是對網絡暴力、反向暴力和侵權等亂象的進一步整治。
吳沈括認為,在網絡實名制的實行之下,以下兩方面的工作需要跟進做好,一是在該制度落地運行的過程當中,應當建立敏捷有效的投訴舉報機制,對于可能出現的侵權乃至違規違法行為做出及時響應。二是可以通過引入更多的保障機制,對主體所享有的合法權益做好妥善的保護預案,并且能夠通過技術和組織管理層面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
“治理網絡空間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不能少。”朱巍說。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記者 于珉晨 記者 吳陽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