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ESG峰會啟幕 海信馬曉龍:秉承以人為本、錨定應用導向,構建ESG實踐樣板
11月2日,以“商業新指針:持續與共益”為主題的2023年《財富》ESG峰會在上海舉行。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馬曉龍博士在“前沿技術勾勒的可持續未來”圓桌論壇上分享了海信在ESG領域的實踐經驗。他表示,海信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將ESG融入企業發展脈絡、內化為公司自覺行動,“秉承以人為本、錨定應用導向,海信搭建了覆蓋產品研發、生產、服務等全流程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近年來圍繞ESG進行了持續的探索實踐,賦能行業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踐行ESG理念要落實在行動中、落地到場景里。”馬曉龍博士從為道路交通“減負”,為公共交通賦能等方面進行了說明。交通擁堵常態化嚴重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擁堵引發的延誤、污染、事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問題。研究表明,交通輕度擁堵狀態下高峰小時碳排放是暢通狀態下的4.51倍。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已經成為重大社會需求與民生工程,優化現有交通時空資源是解決交通擁堵的關鍵路徑。
海信通過打造行業首個信號智能調優平臺,基于大數據自動分析交通規律及問題成因,自動推薦綠波干線等控制策略,并結合6大類40種精細化信號控制,實現城市道路交通常態運行下的信號閉環智能優化,系統自動評價控制效果,以全城自動巡檢代替人工逐個巡檢,達到全域協同、緩堵提效、長效保持的效果。
數據顯示,一座城市應用海信智慧交通系統后,交通通行率將提高10%,停車次數、車行道路時間減少30%,尾氣的排放污染減少20%,有效減少了交通擁堵帶來的碳排放。經測算,每出貨10000臺海信信號機,保守估計每年可帶來間接經濟效益近200億元。同時,基于信號調優帶來的停車等待時間降低、通行效率提升,將極大地降低了機動車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
在公共交通領域,海信助力優化以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定制公交為補充的多模式、一體化公共交通線網,保障線網可達性與便捷性。同時,基于大數據進行客流分析,優化并自動生成行車計劃,運力投放更符合客流需求,減少載客量低的低效里程。西寧60條主要線路優化后,日均減少低效里程2.2萬km,年節約成本6000萬以上。軌道交通領域,海信通過也通過打造智慧車站等方式實現降本提效,通過將人工處置流程變成智能的場景化處置,整體運營效率提升了30%。
在城市層面,海信聚焦城市數據質量參差、指揮調度效率不高、協同治理效果一般等問題,圍繞“數據智能、知識智能、協同智能”攻克關鍵技術,提升城市治理系統效能,并探索面向跨域協同的下一代城市治理方法。海信最早提出并堅持踐行“以人為本、應用導向”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思路,在青島打造了市-區-鎮街三級云腦,確保統一建設、數據標準化并且鮮活,為政府信息化建設節省了經費、提高了效率。去年9月,海信助力青島上線了省內首個通用能力服務平臺(UCS),實現了基礎設施、數據、組件、應用系統等5類資源的“一本賬管理”,各部門可以直接申請調用。上線7個月已有54個部門申請使用,按照以前的需求模式開發測算,節省資金投入3500余萬元。
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中國企業也將ESG納入考量,ESG已成為“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助推器”。作為較早出海的中國品牌之一,海信出海是“整體系統出海,輸出技術模式”,不僅為當地帶去了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當地基礎設施改善、賦能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還為當地帶去了技術和標準,引領中國智慧交通技術標準開始系統性走向海外市場。同時,海信在當地雇傭員工、貢獻稅收、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當地帶來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以智慧交通出海為例,海信已與埃塞俄比亞、老撾當地達成合作,協助當地建設智慧公交、快速公交BRT、智慧高速、信號控制系統等多個項目。以海信亞的斯亞貝巴-阿達瑪高速公路(AAE高速)的智慧高速項目為例,通過ETC車道改造、網絡及數據中心建設、ETC收費軟件安裝與調試等,提高收費站車輛通行能力、通行效率及服務和管理水平,有效解決停車收費造成的交通堵塞,并進一步降低能耗及廢氣排放。
據了解,此前海信集團因積極踐行ESG發展理念,通過技術創新研發綠色節能家電產品和建設“零碳工廠”等方面的突出表現,成功入選中國年度ESG卓越實踐30強。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