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PPP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促進國際貿易、確保能源安全的先決條件。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可以消除基礎設施差距,特別是在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然而,此類項目實施面臨困難。一是需要兩國或多國合作,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難度更大;二是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屬于資本密集型項目;三是此類項目常伴隨額外的法律、商業、金融和政治風險。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可以使跨境項目得以有效地實施。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成功實施了20多個此類項目,涉及領域包括鐵路、公路、管道、橋梁和隧道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以及電力和電信設施等。中老鐵路、中俄跨境大橋等項目就是鮮明例證。
一方面,該合作模式可以實現共同出資共同受益。PPP利用公私兩方面資源,可有效縮小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跨境基礎設施項目依賴多個國家和多邊開發銀行共同努力,因為沒有任何一家金融機構能夠單獨為建設水電站或運輸走廊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相反,應借助各方力量共同籌集資金。集中各國財政資源等來自各方面的力量后,作為公共合作伙伴參與的國家可以獲得更大的效益。
另一方面,該合作模式可提高地區國家間互聯互通水平。考慮到國家邊界、經濟和運輸聯系,以及水和能源綜合體的重要性,通過PPP項目加強基礎設施的連通性是在內陸發展中國家實施這些項目的重要根據。對遠離海港的內陸發展中國家來說,缺乏基礎設施是一個重大挑戰。根據2014年聯合國內陸發展中國家高級別會議通過的《內陸發展中國家2014―2024年十年維也納行動綱領》的目標,發展能源、運輸或電信部門的跨境基礎設施可提供更好的連通性。
在實施PPP項目中,多邊開發銀行或許可發揮關鍵作用。此類項目需要各國之間的資源協調與融資規劃。多邊開發銀行因其參與成員的廣泛性,可作為協調各國立場的平臺,并制定可用于跨境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環境和社會框架。這包括重點項目評估等。此外,多邊開發銀行不僅有助于快速啟動此類項目,而且還能助推項目成功完成。作為調解參與國之間談判的中立平臺,多邊開發銀行擁有廣泛的項目能力和久經考驗的風險管理政策。參與跨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的國家也可以向多邊開發銀行尋求技術援助,以開展可行性研究、起草政府間協定和獲得項目貸款。
可以看到,多邊開發銀行已成功聯合實施了許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例如穿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歐洲―中國西部”國際運輸走廊。亞洲開發銀行、伊斯蘭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和世界銀行5個國際金融機構為該項目提供了資金。又如2023年6月通車的大阿拉木圖環線公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伊斯蘭開發銀行和歐亞開發銀行參與了該項目。
總之,跨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應對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多重挑戰的有效機制。多邊開發銀行是這些項目取得成功的理想推動力。憑借其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特殊的金融工具,包括在開展可行性研究、起草政府間協議和獲得貸款方面的技術援助,多邊開發銀行可以成為跨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的紐帶和與所有參與國合作的有效機制。決策者應特別關注跨境項目在消除基礎設施缺口方面的潛力,尤其是在內陸國家。
然而,跨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超出單一國家的管轄范圍,需要特定的規則和法規來管理所有合作伙伴。因此,可以修訂國際方案的目標和優先事項,以反映跨境基礎設施項目和PPP項目在改善內陸發展中國家互聯互通方面的作用,以及多邊開發銀行在成功實施這些項目方面的作用。鑒于即將于2024年修訂《內陸發展中國家2014―2024年十年維也納行動綱領》,并為今后10年(2024年至2034年)制定新的優先事項,這一點尤為重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歐亞開發銀行管理委員會主席尼古拉?波德古佐夫)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