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秦嶺獨秀朱家灣
路邊美居錯落,溪中流水潺潺,樹葉變黃泛紅,舉目天藍云白……10月25日,深山中的朱家灣村雖非周末,但奔著美景、美食的游客依然紛至沓來。
朱家灣村隸屬于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近年來頻頻成為附近游客的打卡點,近日更因入選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名單而聲名遠播。
過去,朱家灣村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面對沒什么資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困境,村民們種天麻、砍毛竹、養牛養雞,腰包始終鼓不起來。怎么辦?
村黨支部書記毛家鋒說,大家意識到,立足村情才有出路,要把好朱家灣村自身的“脈”:村子位于秦嶺南部腹地、牛背梁腳下,森林覆蓋率高達93%,空氣質量優良率99%以上;同時,區位優勢很明顯,西康鐵路、包茂高速等穿境而過,從西安駕車過來只要一個多小時。
發展鄉村旅游,成為不二選擇。
2008年前后,幾戶人家率先辦起了“農家樂”。李春花從事這一行業十幾年了,從起初的舉步維艱到如今順風順水,解決就業10余人。她告訴記者,除了大伙兒的努力與堅持,關鍵是吃上了生態飯、旅游飯。
發展旅游,朱家灣村注重大家共同得實惠。毛家鋒說,在打造終南山寨景區過程中,村里與投資方一度爭得面紅耳赤,就是為了讓新建的村民安置點位于能獲得人流的適當位置,并成為景區的配套功能區。
走進村里的“旺旺堂”客棧,“95后”老板吳旺說,以前他一心想走出大山,曾在西安的餐館炒了3年菜。后來,看到老家變化很大,便回來在家門口創業。“生意好時,一年能掙20萬元,比在外掙得多,幸福指數也高。”
“過去村里80%以上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如今來了一個反轉,80%以上的村民都在本地就業。”毛家鋒說,最新統計結果,目前全村只有5個人在外地就業。
柞水縣錨定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路子,圍繞朱家灣村優質生態資源選產業、引企業、招項目,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模式,一幅秦嶺美麗鄉村的“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昔日的窮山村變了面貌。2022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6650元,旅游收入貢獻占比達70%以上。
商洛被譽為“秦嶺最美之地”,是全國唯一全域處于秦嶺腹地的地級市,朱家灣村僅是千百個村落中的一個。下一步,商洛市將用好獨特的文化和旅游資源,按照“高品質提升、高質量管理、高水平營銷”的思路,全力打造環境最美、氣候最佳、生態最綠的旅游目的地。 (經濟日報記者 楊開新 張 毅)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