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國民經濟數據解析報告發布 宏觀政策組合拳效果逐漸顯現
原標題: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發布月度國民經濟數據解析報告(引題)
宏觀政策組合拳效果逐漸顯現(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趙語涵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三季度國民經濟成績單,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5.2%,三季度GDP實際增長4.9%。
如何評價前三季度經濟態勢?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等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最新月度數據分析會,以“內需逐步企穩的中國宏觀經濟”為主題發布月度國民經濟數據解析報告,同時邀請多位專家對當前國民經濟走勢作出分析。
報告認為,8月份以來,中國一系列宏觀政策組合拳的效果逐漸顯現,在前三季度經濟數據的基礎上,今年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并不困難。
內需逐步企穩投資待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于春海發布了本次CMF月度報告。報告認為,內需逐步企穩是前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重要特點。服務業的復蘇以及市場消費對經濟的明顯拉動,均成為我國內需市場復蘇向好的重要佐證。
在供給側,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服務業對經濟貢獻拉動情況恢復到疫情前大致水平。在需求側,市場消費數據同樣持續回暖。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增速比8月份提高近一個百分點。從前三個季度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83.2%,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更是高達94.8%。“這是非常高的情況,這反映了過去一段時間消費動能持續轉強?!庇诖汉Uf。
“從前三個季度的情況看,實現年度宏觀經濟目標應該不太困難。”于春海表示。
在服務業和消費加速復蘇的同時,報告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長期關注的問題。首先,目前最終消費對于GDP增長貢獻率達到90%以上的高水平是不太容易持續的。對于處于結構調整、轉型發展過程中的經濟體來說,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必須有所提升。此外,在疫情期間逆勢擴張的我國貿易規模目前開始處于回調狀態,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外貿未來的增長空間會相對有限。
四季度消費預計保持高增速
今年以來,線下消費的恢復和服務消費的拉動讓消費走出了較高的增長曲線。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杰分析,前三季度消費較高增長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推動。第一個因素是去年同期經濟受疫情沖擊較大,因此對比基數較低。第二個因素是大部分群體的消費基礎和欲望依然存在,今年的“五一”、中秋、國慶等假期呈現旅游和餐飲業火爆場景,這說明大部分消費群體消費的欲望逐步得到釋放。第三個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后續想要保持消費的繼續增長,有賴于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和消費者的收入穩定?!睆埥鼙硎尽?/p>
下一階段消費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他分析,從短期看,今年四季度消費的高增長態勢會延續。“從目前宏觀經濟主要指標來看,基本都處于恢復之中,經濟基本面向好前提下,消費不會走弱?!?/p>
理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雖然我國內需逐步企穩,特別是服務業、消費呈現出較好的增長態勢,但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一些下行壓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陳彥斌分析,當前經濟下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產出缺口與潛在增速缺口依然雙雙為負,表明經濟運行仍處于總需求與總供給不足相疊加的格局之中。二是價格總水平持續偏低,反映出總需求不足對經濟運行的制約更為突出,今年前三季度消費領域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核心CPI同比漲幅分別為0.4%和0.7%,均低于去年同期。三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偏弱。在生產領域中,中小企業景氣度持續偏低;在投資領域中,民間投資持續走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認為,當前經濟內外部、長短期問題交織疊加,最終形成當前我國經濟的復雜局面。要理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面對經濟周期性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應關注如何筑牢底部,而非通過短期刺激性政策試圖實現強勁反彈。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