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人才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新華社西安10月22日電(記者李亞楠)“來中國的留學生中,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數已經過半,與此同時,中國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十年以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人才交流與合作結出累累碩果。”近日,在中國西安舉辦的第四屆絲綢之路經濟帶人力資源發展大會上,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柳學智說。
絲綢之路經濟帶人力資源發展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西安作為永久會址已連續舉辦三屆。此次大會以“塑造新動能――現代化人力資源的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與會專家表示,人才交流與合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支撐。
十年間,留學生的往來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根據教育部數據,來華的留學生中,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數多年來持續增長,到2018年已經超過15萬人,占所有國家的60%。
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教師張麗娜說:“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近年來越來越多,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成為中國與中亞各國文化交流的橋梁?!?/p>
吉爾吉斯斯坦姑娘阿米娜便是其中一員,她目前在西安交通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由于對兩國的文化和語言都有深入了解,她被聘為吉爾吉斯斯坦國家代表團在中國的顧問,跟隨代表團參加各種展會和國際會議。
阿米娜的經歷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語言互通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一個縮影。據柳學智介紹,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45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并設立了“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
“漢語橋”夏令營項目累計邀請100余個共建國家近5萬名青少年來華訪學,支持143個共建國家10萬名中文愛好者線上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
魯班工坊自2016年以來,已在20多個共建國家落地,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新能源、物聯網等70多個專業,為相關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技術技能人才,幫助更多年輕人實現就業。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公務員事務局阿斯塔納分局局長阿力?闊梅克巴耶夫說:“在西安參觀陜西汽車技工學校和新東方廚師學院的過程中,中國對于年輕人的技能培養方式讓我印象深刻。”
他表示,近十年來,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交流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人力資源、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