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通脹加劇引發社會焦慮
受厄爾尼諾等惡劣天氣、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持續影響,近幾個月,來菲律賓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高,油價、米價等關乎普通民眾生活的大宗商品價格飛漲,當地民眾生活成本陡然升高。不少民眾認為馬科斯政府應對通脹不力,質疑其執政水平。
日常生活成本陡增
菲律賓國家統計局9月經濟數據顯示,菲8月通脹率大幅攀升至5.3%。菲律賓國家統計局官員介紹,通脹率上升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食品飲料、餐飲住宿以及燃油等價格迅速上漲。其中,大米價格急劇上漲是導致食品通脹加速的關鍵原因,大米價格同比增速從今年7月的4.2%飆升至8月的8.7%,漲至15年來的最高水平。
隨著通脹飆升,大米、燃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高企,菲律賓民眾日常生活成本壓力沉重。受油價上漲影響,不少私營公交車票價開始上浮。民調顯示,馬尼拉地區有71%的乘客表示無力支付上漲的公共交通費用。菲律賓交通權益組織發言人佩里?托莫雷諾表示:“毫無疑問,普通乘客根本沒有預算空間允許任何票價上漲。政府應該尋求其他解決方案,如為公共交通提供持續有效的燃油補貼等,而不是簡單批準加價申請了事。”
物價上漲導致民眾情緒波動強烈,紛紛表達不滿。菲律賓民調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約54%的受訪者不贊同經濟將在未來六個月有所改善,約50%菲律賓家庭認為自己已處于貧困狀態。有菲律賓民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油價上漲導致自己上班“改為步行或騎自行車”,有人則發帖展示自己的超市購物籃并表示:“以前4000比索(約合500元人民幣)我能買滿滿一籃子,現在只夠買一半。”
高通脹損害經濟增長信心
高企不下的通脹率不僅提高了企業和居民的生產生活成本,更深刻影響菲律賓經濟發展。菲律賓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4.3%,遠低于去年同期的7.5%,是菲律賓近9個季度內的最慢增速。亞洲發展銀行在9月20日的報告中顯示,考慮到通貨膨脹和全球風險,對菲律賓2023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從7月的6%降低至5.7%。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署署長阿爾塞尼奧?巴利薩坎直言:“通貨膨脹可能會威脅菲律賓2023至2024年的經濟發展前景。從長遠來看,高通脹會損害國家經濟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通貨膨脹還導致菲律賓貿易疲軟跡象增強。一方面是通脹導致國內市場需求低迷,第三季度菲律賓消費者信心指數僅為-9.58,表明大多數消費者對市場感到失望;另一方面,由于市場需求下降及原材料生產成本暴漲,菲律賓8月采購經理指數大幅下降至49.7,兩年來首次低于50的榮枯分水線,表明制造業正在收縮。
投資者對菲律賓經濟持續增長的信心也在下降。由于市場擔心通脹上升帶來的利率問題,菲律賓股票基準指數本周跌至近6000點,是一年多來的最低水平。菲律賓金融專家克萊爾?阿爾維亞爾表示:“由于外國投資者繼續退出市場,菲律賓股市主要指數均大幅下跌。9月外資凈賣出總額接近47億比索,沒有一天出現外資凈買入。”最新數據顯示,菲律賓6月份外國直接投資只有48.4億美元,同比下降3.9%,收益再投資凈額更是下降了26.8%。
通脹管理成為焦點
為表達對物價持續上漲的不滿,近日菲律賓各勞工團體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為應對大米和其他基本商品價格上漲而采取“低效和不充分”的措施。主張女性權利的加布里埃拉婦女黨在菲農業部前集會,要求政府徹查大米行業壟斷現象,不要讓通脹繼續增加貧苦民眾的負擔。公共交通司機聯盟也舉行集會,猛烈抨擊油價已連續11個月上漲。司機們表示,最近的油價上漲導致私營公交司機每月需要額外支付約15000比索(約合2000元人民幣)的燃油成本,許多司機已入不敷出。
9月21日,菲民調機構“PUBLICUS”發布的第三季度民調結果顯示,馬科斯政府執政滿意率從第二季度的62%跌至55%,創其上臺執政以來的新低。民眾對馬科斯總統親自兼任農業部長這一決定的支持率也從第二季度的57%下降到53%。調查報告分析,作為農業部長,馬科斯必須為大米、糖和其他農產品的短缺問題負責,因為這些可能是導致當下通貨膨脹的最緊迫因素。另一項民調顯示,自2022年10月以來,“管理通貨膨脹”一直在民眾對政府最不滿意的項目中位居第一,約66%的受訪者表示對政府管理通貨膨脹的表現感到失望。
(本報馬尼拉9月27日電 本報駐馬尼拉記者 梁逸韜)(來源:光明日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