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做好茂名荔枝“土特產”文章 走好產業振興之路
5月20日,中國國際熱作產業大會暨第七屆中國荔枝龍眼產業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廣東茂名舉行,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性熱作產業大會,也是國際熱作產業發展的一大盛事。作為本次大會的東道主,茂名荔枝從“小特產”做成了“大產業”,“跨越千年”而“歷久彌新”,更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接下來要凝聚共識,走好產業振興之路;協調發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揚長補短,走好互利共贏之路。
紅荔鮮香迎貴客,龍眼甘美贈友人。聲名遠播的“荔鄉之名”,更是荔枝等特色產業造福于民的“美名”。
這個“美名”是產業蝶變之美,“小特產”做成了“大產業”。曾經的茂名荔枝,優質品種率不到40%。經過大規模品種培優,全市優質品種占到了80%。我們堅持打好“加工、出口、電商”組合拳,創新“荔枝定制”營銷新模式,荔枝銷售不僅打開了出路,還打出了品牌,賣出了好價錢。2022年,在荔枝產量減產6%的情況下,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同比增長14%;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10億元。在荔枝產業引領下,茂名形成荔枝、龍眼、化橘紅、沉香、三華李、羅非魚和高涼菜“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特色產業格局,帶動農業總產值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元。“小特產”育成了“大產業”。
這個“美名”,是文化厚重之美,“跨越千年”而“歷久彌新”。茂名人民自古喜愛荔枝、種植荔枝。一代代茂名人敬畏文化、感恩荔枝、善待古樹。在茂名,500年以上的古荔枝樹有1000多棵,100年以上的達1.9萬棵。每當荔紅時節,古樹新發,碩果累累。每一棵古樹都記錄著一段崢嶸歲月,每一棵古樹都凝聚著一種厚重文化。我們為每棵古樹量身定做保護策略,用心用情守護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努力讓每棵古樹都得到悉心呵護、綻放時代光彩。
這個“美名”,是空間廣闊之美,更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曾經的茂名荔枝,一度因為保鮮難,走不遠、賣不好,“藏在深閨人未識”。如今,依靠科技的力量,冷鏈保鮮技術不斷升級。我們在廣東省率先建設“田頭小站”,實現田頭預冷,保鮮期普遍延長3天以上。我們的荔枝進城出海,24小時內可以送達國內主要城市;已遠銷20個國家和地區。建成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引進國內外700多個荔枝品種,打造“荔枝種業中心”。隨著技術不斷革新,荔枝龍眼等產業前景光明,越來越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本次大會以“熱作發展好 世界會更好”為主題,聚焦熱作,面向世界,共品荔香、共話熱作、共謀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會從荔枝龍眼產業拓展到熱作產業,部省首次主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出席,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糧食計劃署權威發聲,更具引領性、示范性、實效性。
我們要凝聚共識,走好產業振興之路,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做好“土特產”文章,基于一方水土,開發更多鄉土資源,以熱作促產業、以產業興鄉村,合力走好產業振興之路。
我們要協調發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當前,廣東省委加快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聚焦城鄉協調,聚力特色產業,激活鄉村、做強縣域,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順應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大趨勢。我們要立足資源稟賦,從特色產業入手,聯手攻克熱作產業種植、保鮮、加工等難題,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先富帶后富,合力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我們要揚長補短,走好互利共贏之路。以大會為契機,加強產區合作、互通有無,探索組建中國荔枝全產業鏈聯盟,攜手講好中國荔枝故事,同心傳播中國熱作文化,打造永不落幕的國際熱作產業和荔枝龍眼博覽會,當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熱作產業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合力走好互利共贏之路。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