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癥關注日,最佳治療期為6歲前!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已納入本市兒
上海兒童心理發展與保障“社區行”項目由市婦幼保健中心聯合市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兒童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共同實施。

據專家介紹,孤獨癥譜系障礙,是一類發生于兒童早期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狹隘、行為重復刻板為主要特征,嚴重影響兒童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孤獨癥通常起病于嬰幼兒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治療途徑為康復訓練,最佳治療期為6歲前,越早干預效果越好。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兒癥狀和預后。
2023年10月,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上海市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干預工作方案》,將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納入本市兒童保健項目,全市全面開展。并積極建立完善布局合理的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診斷和干預康復服務體系;整合資源探索構建0~6歲兒童孤獨癥“篩查-診斷-干預康復”服務模式,促進兒童孤獨癥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心理行為康復能力,推動兒童孤獨癥康復體系建設。?
上海市兒童醫院透露,建立國內孤獨癥醫教家一體化康復模式, 規范篩查、診治和綜合干預, 最大程度恢復孤獨癥兒童的社會功能。同時,將SCERTS為核心的孤獨癥綜合干預模式引入國內并推廣應用 ,建立家庭為主導的系統化康復模式, 在自然情境中融合各種干預方法,階梯式的培養社交溝通技能,以實現培養獨立學習者的目標。
上海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暨上海市兒童康復中心一直致力于全造超早期、全周期、全方位、個體化、多學科合作的學科特色對孤獨癥兒童開展社交、語言、認知以及感知覺等各項功能康復訓練,為促進促進孤獨癥兒童社會融入,開展了針對孤獨癥大齡兒童和青少年的Peers社交伙伴干預訓練。
上海市兒童醫院康復中心將傳統的康復訓練模式與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數字化康復相結合,助力孤獨癥兒童康復。基于VR技術的學齡前孤獨癥兒童認知行為訓練系統以互動式游戲為基礎,包括游戲感知、規則傳達、互動溝通、認知訓練、反應抑制和綜合反饋五個部分,可以有效改善孤獨癥兒童社交缺陷、重復刻板行為的核心癥狀以及反應抑制能力,在學齡前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中起到積極作用。
年內上海兒童心理發展與保障“社區行”項目還將舉辦多場社區義診、科普講座、家長課堂、疑難個案評析等活動,多部門、多機構攜手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長寧區新涇鎮兒童心理與行為保障聯盟今天揭牌,并向聯盟單位授牌。據長寧區新涇鎮介紹,將進一步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深化“醫-教-養”結合模式,積極發揮各聯盟單位的資源與優勢,為轄區內有需要的兒童和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專業和便捷的服務。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