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摩”市場,中企如何分一杯羹?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在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和油改電政策的推動下,東南亞摩托車品牌紛紛入場電摩領域,或與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廠商合作,或自主設計推出新車型。據《日經亞洲評論》22日報道,新加坡電摩初創公司Scorpio Electric與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合作,在東南亞地區推出電摩。
報道稱,Scorpio Electric于2017年在新加坡成立,后在比亞迪總部所在地深圳開設了辦事處。由于新加坡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這家初創公司正借力中國制造業謀取發展。該公司負責人吳意順(音)表示:“擁有比亞迪這樣的技術合作伙伴,有助于降低我們的成本,形成一種更具可擴展性的商業模式。”他還表示,東南亞電動摩托車仍處于發展初期。
不過,東南亞電摩市場前景廣闊。根據德國數據公司Statista的數據,東南亞摩托車市場在2022年達到1060萬輛,它是繼中國(1550萬輛)和印度(1263萬輛)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場。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亞洲占據了全球摩托車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在一些國家甚至很難找到一個沒有摩托車的人家。例如泰國是人均擁有摩托車數量最多的國家,87%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摩托車。在家庭擁有摩托車數量上,僅次于泰國的是越南(86%), 然后是印度尼西亞(85%)、馬來西亞(83%)。亞洲摩托車大部分用汽油,但是交通專家表示該市場目前正發生巨大的變化,即電摩正加快取代燃油動力摩托車。
汽車行業分析師科泰查說,“我們看到電摩巨大的增長空間,特別是在亞洲。首先,在印度和東南亞,平均個人可支配收入仍然不高,轎車過于昂貴。其次,眼下食品和燃料漲價幅度很大,提高了汽油車的持有成本。我們認為向電摩的轉變會很快。”她補充說,到2030年,亞洲電摩的銷量可能會較目前水平增長3至4倍。
根據銷售數據提供商MotorCycles Data的數據,東盟電摩行業在過去兩年增長迅速。2023年前9個月,銷量同比增長7%,達到1100萬輛,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MotorCycles Data在去年12月的一份報告中提到,印尼引領這一市場的增長,其次是越南和菲律賓。
電摩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東盟多國制造商都希望抓住新能源轉型的機遇。隨著各國政府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并鼓勵采用非內燃機驅動的車輛,這已成為一件緊迫的事情。
印尼的Maka Motors今年將推出電摩,目的是在該國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分一杯羹。這家初創公司已經從日本和德國的摩托車制造商那里招募了工程師來啟動業務,因為它希望印尼超過2.7億的人口能夠推動需求。
在東南亞另一個摩托車王國越南,電摩也是本土制造商日益側重的產品。據越通社報道,越南車企VinFast 2022年9月交付其第一批Evo200智能電摩。該車所有重要部件均由VinFast開發制造。
此外,國際車企也盯上東南亞電摩市場。《日經亞洲評論》稱,本田汽車去年在印尼推出首款電摩車型。該公司還將在印尼陸續推出其他電摩車型,并考慮在印尼投資建廠。
中國企業也在加緊布局東南亞。去年7月,中國汽車設備制造商瀚川智能宣布計劃投資約2.81億美元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建立一個電摩工廠。該工廠預計在2028年達到年產15萬輛電動摩托車的目標。據越通社報道,雅迪電動車去年與越南方面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北江省諒江縣新興工業園區投資建設電動摩托車生產組裝廠,預計年產能約200萬輛。此前2019年,雅迪在北江省越安縣光州工業區投建電動自行車組裝廠,投資總額100萬美元。目前該項目運行穩定,其目標是每年加工組裝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約30萬輛。
BBC稱,在柬埔寨和老撾等國家,這個行業正從零起步。接受BBC采訪的汽車行業專家認為,電動摩托車在亞洲各地被普遍接受前,還有許多不足需要解決。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它們需要大量的充電站,在鄉村地區,電動摩托車的應用可能面臨一些麻煩。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