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消費紅火顯商機
近日,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集團(愛回收)對外公布其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愛回收實現營收32.6億元,同比增長28.4%。
回顧這幾年二手電商的發展,愛回收的表現并不出人意料。閑魚宣布其用戶數突破5億,并收取軟件服務費;紅布林新增股東58同城,且加碼直播交易……二手電商持續走熱的背后是蓬勃發展的二手消費。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從2015年的約3000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破萬億元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接近3萬億元。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民中有43.7%的用戶會經常使用二手電商平臺,其中,“90后”“00后”成為閑置交易的主力軍。
小到二手玩具、衣服,大到二手家電、家具……從昔日的“喜新厭舊”到如今的“喜新也買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二手閑置交易,最直接的理由是經濟實惠。原價1萬多元的實木床,2000元即可搬走;一款九五成新的LV男士公文包,2999元就能拿下;某知名品牌四色眼影盤,全新未拆封價格299元……看到這些“誘人”的二手商品和價格,喜歡“買買買”的你會不會心動?正如一位消費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二手消費讓她更理性消費的同時,也更敢于消費。確實,相比新品消費,二手商品在價格方面擁有巨大優勢,而且很多商品雖是二手卻保養良好,材質、品質、成色皆為上等。以平替的價格用上高配的商品,高性價比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了二手消費。
當然,低廉的價格并不是年輕人熱衷二手消費的唯一原因。曾幾何時,由于固有認知,不少國人對二手物品充滿了偏見。在一些人眼里,使用“二手”不僅有失身份,甚至有些不吉利。時代變遷,隨著循環經濟、綠色消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買二手、用二手”如今正被越來越多理性務實的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所接受,甚至發展成為一種更具個性和潮流的生活方式。比如,一些二手物品自帶的“歷史感”“故事感”“時代感”就讓它們區別于普通新品,從而受到新一代消費者的青睞。有關數據顯示,26%的消費者購買中古奢侈品是因為專柜買不到,比起專柜新品,更能凸顯個性特征的“孤品”吸引著消費者。再如,在家中擺上幾件舊家具、老物件,也成為時下不少年輕人喜歡的“收藏”。
伴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政策的利好,當前二手消費在國內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但也應該看到,買賣雙方的不信任、網絡售假等問題依舊存在并制約著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期待隨著二手商品市場的繁榮壯大和相關問題的解決,未來能有更多的消費者愛上舊物,愛上綠色消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沈 慧)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