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木耳“種”出好日子
金米村村民在采摘木耳。“小木耳”長成“大產業”,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金米村智慧農業產業園,村民在采摘金耳。先進的智慧化種植方式不僅節省人工,也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金米村村民在采收木耳,加工后供應市場。
金米村80歲的王治珊老人在鍛煉身體。鄉村產業的發展讓村民收入穩中有升。
金米村村民在搬運菌包,保障種植戶供給。
金米村壯大木耳產業,全村70%以上有生產能力的農戶都在從事與木耳相關的產業。
目前,金米村已擁有170座木耳大棚,種植規模達到500萬袋。
柞水縣融媒體中心主播謝丹(左)、許宗華在金米村直播銷售木耳,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強調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金米村種植木耳由來已久,但在2020年之前只是小打小鬧――木耳種植戶僅有32戶,以散種為主,37個大棚也都是簡易拱棚。
鄉親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以發展壯大木耳產業為依托,不斷做大做強木耳產業。目前,金米村引進農業龍頭企業5家,建成木耳大數據中心、1000噸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擁有170座木耳大棚,種植規模發展到500萬袋,規模穩居全縣木耳專業村第一名,成為柞水縣國家級農業園區的核心區。全村187戶群眾直接參與木耳種植,70%以上農戶參與木耳產業發展。今年木耳總產量達到30萬公斤,村民人均年收入已從3年前的9657元增加到現在的18000元左右。
“小木耳”長成“大產業”。金米村迎著新時代的春風接續奮斗,信心滿滿行進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日子越來越紅火。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嵐 汪 艷攝影報道)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