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雙碳背景下深化推動ESG實踐的研究
作者:楊芹芹 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宏觀策略首席分析師
近年來,融入全球治理、落實雙碳目標、引領綠色變革已是全球共識。我國自二十大明確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和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的戰略目標后,兼顧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ESG與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逐漸深入人心,并引發越來越多投資者和公司的高度重視。
ESG理念不僅關注企業財務指標,還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績效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為企業踐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抓手。ESG投資通過管控風險、識別機會、理念重塑、價值挖掘篩選出能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和價值的投資標的,可實現ESG和企業價值的雙贏。
通過對雙碳背景下深化推動ESG實踐的研究,將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緊密聯系起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證券公司發展、黨的建設、文化建設中,加大ESG產品和業務創新,推動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ESG理念: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
ESG理念首次于2004年提出,之后經過發展,逐漸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和踐行,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隨著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普及,ESG投資在我國也逐漸受到更多關注。近年來,我國多次在各類頂層會議上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碳中和”、“碳達峰”等發展目標,ESG的本土化落地實踐迎來了歷史機遇。
具體看,環境(Environmental)方面,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綠色轉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發展的重要議題。
社會(Social)方面,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而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在ESG評價體系中,對社會議題的考察就突出了企業在鄉村振興、地區貢獻和社會公益等角度的貢獻度。
公司治理(Governance)方面,高效廉潔和反腐敗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二、ESG投資:國際經驗與啟示
ESG投資發展至今雖然時間不長,但在歐美已成為一種主流化的投資策略。摩根士丹利認為,ESG投資是兼顧客戶收益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認為ESG投資能夠確定長期投資中的重大風險和增長機會。
復盤海外發展,其ESG投資呈現以下特征:
(一)ESG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機構參與程度較高
國際上,大量優質的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到ESG投資熱潮,并引起資管行業的廣泛關注。機構參與量方面,越來越多的ESG參與者加入到相應的組織。2006年在責任投資原則(PRI)發布后,包括如瑞銀、貝萊德、摩根大通等在內的大型資管機構紛紛簽署PRI,積極推動ESG投資實踐。ESG投資的基礎設施如信息披露體系和評級體系亦在不斷完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交易所推出強制的ESG信息披露要求,ESG評級組織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目前,國際上主流的ESG評級依據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國際標準組織,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標準(GRI)、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標準(SASB)、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指南(TCFD)、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標準(IIRC)、國際財務報告準則(TFRS)等;第二類則為MSCI、富時羅素、標準普爾等評級公司發布的標準;第三類則為倫交所、納斯達克、香港聯交所等證券交易所標準;第四類則為政府及監管組織標準。
(二)ESG資產規模不斷擴張
投資規模上,全球ESG投資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21年四季度,全球ESG基金規模近3萬億美元。其中,歐美等市場的ESG投資規模領先,歐洲和美國在全球可持續投資資產總的占比高達80%。單一市場角度,加拿大市場的可持續投資資產覆蓋率高達62%。
(三)ESG以養老金等長期資金投入為主
根據GSIR的調研,養老金、教育機構、保險公司和基金是ESG投資的主要參與方。通常養老金具有投資周期長,避險屬性強等特征,投資理念與ESG投資理念高度契合。美世咨詢的調查顯示,2020年有高達89%的歐洲養老金機構已經將ESG風險納入投資考量。日本ESG投資則主要著眼于國內的老齡化議題,以政府為主體推動養老基金方式為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ESG投資在長期投資回報率上更具競爭力
ESG評分高的公司,一般更重視與自然和諧發展,更重視自身的社會責任,包括擁有更加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因此相對擁有更優秀的社會影響力,甚至擁有更優的供應商關系。相對而言,其整體的競爭能力更強,相對具備長期成長價值。MSCI、晨星、香港交易所等多家機構的調研均得出近似的結論,即相對傳統基金,ESG投資在長期投資周期,其風險回報相對更具優勢。
ESG投資理念正迅速在全球興起,并逐漸成為國際資管行業的一種主流投資理念。世界范圍看,由于世界各地ESG投資的發展程度不同,各地ESG投資呈現較大差異性。歐美地區ESG發展最早且相對活躍,其在ESG發展方面信息披露相對完整,投資框架成熟,交易主體參與ESG程度較深。大量優質的如黑石、高盛、安聯、瑞銀等國際型資管機構,引領行業發展。
三、ESG實踐:我國ESG發展現狀
綜上,伴隨國際ESG投資理念和實踐經驗的傳播,以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國ESG發展也正在主流化,在“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推進下,我國ESG投資駛入快車道。
頂層設計方面,環境(Environmental)維度,綠色金融正式納入國家戰略體系,鼓勵資本向“綠”,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Social)維度,注重社會公平議題,引導普惠金融加入戰略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公司治理(Governance)維度,企業在合規自查、信息披露、治理能力建設方面均有實質提升。
市場發展方面,參與主體越發多元化,截止2022年底,中國簽約PRI機構為123家,同比增加42家。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廣義ESG投資總規模約26萬億元,同比增加28.7%。同時ESG產品呈現多元化,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ESG理財產品、ESG私募股權基金均呈現規模化增長。
信息披露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自2020年起,香港聯交所要求所有上市或擬上市的企業強制披露 ESG 報告。上交所和深交所一直在不斷征詢意見并定制相關的標準,而且,對某些特定行業企業及重點排污企業設定了一定的強制披露要求。2018年,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鼓勵上市公司披露利益相關者、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相關信息。2022年,有超過1700家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ESG報告,占比達34%,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比例明顯提升。其中,A+H、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發布率領先,銀行、非銀金融等行業ESG相關報告發布率超80%,滬深 300 公司的 ESG 披露比例更高達 90%。
我國ESG投資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多挑戰也在加速顯現。如我國ESG投資理念尚未普及,包括ESG投資方法和工具都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的投資多數僅限于參與到泛ESG主題相關的投資中;而且缺乏統一的信息披露與評級標準,ESG信息收集和核算難度大,ESG評級結果差異大等問題。此外,我國ESG基礎設施服務亦有待改善,ESG投資在數字化、信息化、平臺化的應用尚不足。亦存在企業ESG信息更新速度慢,質量不高等問題,無法為金融機構投資提供有效參考。
四、ESG展望:深化推動ESG發展
對比國外發展,并考慮我國實際現狀,未來在ESG理念推廣、標準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我國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首先,普及ESG理念,完善ESG發展的基礎設施。從ESG生態角度看,政府和監管機構應該在政策引導方面起到引領作用,資金方應提升對ESG投資理念的認識,追求長期價值的發展方式,金融機構應專注于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確定ESG投資目標,建立優良的ESG投資團隊,并對ESG各參與主體進行協調。企業角度,則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文化體系中,積極參與ESG發展,重視ESG信息披露。此外,政府還應鼓勵各類專業機構參與制作ESG評級標準,制度宣傳上號召“投資向善”和可持續發展等。我們呼吁政策制定者、監管機構、投資機構、評級機構和數據提供方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實現生態體系的全面發展。
其次,構建ESG體系,支持ESG發展的標準化和國際化,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推動ESG標準與世界協同。ESG國際化是其發展趨勢之一。一方面,我們建議結合數據可得性、增加數據點的搜集,增加評分體系的豐富度,以此來加強ESG評級的深度和廣度,并增強ESG指標的橫向和縱向比較功能,引導ESG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另一面,鼓勵和支持國內的評級機構積極向國際化靠攏,支持評級標準國際化,以增強國際競爭力。
再次,完善ESG管理,提高ESG投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信息披露是ESG投資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ESG信息披露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建議未來通過進一步發揮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指導作用,盡快出臺關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詳細標準。在上市公司ESG指標方面,可考慮逐漸增加強制性因素披露,增加定量信息披露比重,并提高信息披露標準;而對非上市公司,則可采用鼓勵、獎勵、分級分層等方式,進行ESG信息披露。例如,金融機構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開展綠色通道,創建ESG表現掛鉤貸款,此外可以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等途徑引導企業主動、合規披露ESG信息。
最后,鼓勵ESG創新,加大ESG產品和業務創新支持力度。目前,我國ESG投資的主要工具和產品類型主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ESG理財產品、ESG主題投資基金等。一方面,堅持“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證券行業文化理念,在堅守底線思維,穩中求進的基礎上進行產品創新。繼續鼓勵更多投資機構設立專業的ESG投資部門及組織結構,完善流程將ESG指標通過合理方式加入到投資決策,并研發多元化的ESG投資策略;另一方面,建議投資機構積極擴展ESG產品的種類和研發力度,例如,推出專款專用的“碳中和債”、藍色債券,推出特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等品類。此外,建議持續完善ESG養老產品、ESG普惠金融產品等,保持ESG投資規模持續增長。
可見,發展ESG投資市場需要政府、資金方、資產管理者、企業等多個市場主體共同參與,亦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基礎配套設施等支持其發展。我們在圍繞綠色主題發展的同時,要特別注意與歐美等國外投資體系的有效銜接,求同存異,增強ESG投資體系國際競爭力。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