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山水工程”為全球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四川方案”
探索建立省市縣三級推進工作機制,構建各環節制度體系,推動形成一批“兩山”轉化新模式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王進 何子蕊
2022年,“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作為“中國山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下簡稱“廣安山水工程”)2017年成功入圍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試點,是四川省第一個國家“山水工程”,也是該省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的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性項目。
10月20日,記者從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走近廣安山水工程,聆聽美麗四川建設”新聞發布會獲悉,總投資96.7億元的廣安山水工程歷時5年建設,共實施六大類工程45個大項目314個子項目,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20.3萬公頃,目前已通過省級整體項目驗收。
“廣安山水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創新規劃設計,探索建立省市縣三級推進工作機制,構建各環節制度體系,推動形成一批“兩山”轉化新模式,為全球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四川方案”和“四川智慧”。
“一張圖”引領規劃布局
“我們的水更清了、田更美了、天更藍了,渠江干流水質已經達到Ⅱ類,整個流域已是水清岸綠、河湖景美;建成高標準農田0.76萬公頃,廣袤田野已成為游客朋友詩和遠方的目的地、網紅打卡地;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八、連續4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廣安市副市長米亮介紹說。
國家“山水工程”沒有現成的路徑和模式可循,為何能取得如此成效?一條重要的經驗是以問題為導向,以“一張圖”規劃理念為引領,系統構建保護修復格局。據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鄧斌介紹,全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指導,印發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構建“四區九帶”全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形成全省生態修復工作底圖,引領“山水工程”實施。將華鎣山區劃分為華鎣山、銅鑼山和明月山生態涵養區,西槽和東槽生態保護發展區,渠江產城核心生態保護區等“三山兩槽一江”六大分區,結合華鎣山區自然地理單元連續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形成解決方案。
在四川省統籌布局下,廣安市協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統謀劃布局礦山生態修復、水環境綜合整治等六大類工程,徹底改變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要素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條“統籌全域,全要素實施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新路徑。
“一盤棋”推進系統修復
過去一段時期,一些地方對于礦山資源的過度依賴、企業的野蠻性開采等,給當地生態、老百姓生產和生活環境造成了破壞性影響。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破題重塑、重新崛起成為共性難題,四川省歷來對此高度重視。
“廣安山水工程”的成功帶來另一條重要啟示是打破各方面界限,以“一盤棋”思維制度化推進區域綜合治理和系統修復。據鄧斌介紹,四川省先后制定印發《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管理辦法》等10余個制度性文件,創新構建起一整套涵蓋立項審批、資金使用、質量管理、竣工驗收的制度體系機制;運用前沿科技手段實時動態管控項目進度和質量;實行每周碰頭會商、雙周進度報告、季度督導檢查、半年現場觀摩、年終績效考評等,全力確保了工程建設高效推進。
在地方層面,廣安市聚焦全方位協同,突出區域綜合治理。統籌考慮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以小流域、小區域為單元,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關聯性,實現各類自然生態要素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5年來,完成礦山復綠369.09公頃、人工造林13739公頃、森林質量精準提升53209公頃,實施濕地保護修復2823公頃、野生動植物保護78480公頃,“礦山”“荒山”重塑成“青山”,歷史水土流失治理率由57.85%提升到66.29%。
“一條路”踐行生態為民
記者注意到,“廣安山水工程”涉及域內華鎣市、鄰水縣、前鋒區、廣安區4個縣(市、區)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土地綜合整治、森林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2022年,廣安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964元,較上年增長6.1%,項目區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脫貧任務,與5年前相比,全市各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廣安市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山水工程”作為一項澤被后世的系統工程來抓,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創新精神,堅持“兩山”轉化、發揮社會經濟效益,以“一條路”目標踐行生態為民、惠民、利民。將生態本底轉化為資源優勢,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要素,增強產業協同,促進多領域高質量深度融合,探索形成“礦山修復+旅游開發”等多種“兩山”轉化新模式,建成產業基地10個,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就業4萬余人。
“一張網”構建組織保障
“‘廣安山水工程’為進一步實施好‘四川黃河上游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等積累了重要經驗?!彼拇ㄊ∩鷳B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其中,各方面要素保障至關重要。據了解,省級層面將“廣安山水工程”納入四川省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委員會日常協調事項,多個省級部門密切配合;市縣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協同推進項目實施。進而形成了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川省財政廳副廳長劉英浩介紹,為突出資金籌措,加強資源整合,四川省財政推動構建起以“中央財政撬動、地方財政匹配、社會資本投入、企業補償付出”為核心的“政府主導、各方參與”資金多元投入路徑,撬動金融、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34.45億元,全面提升項目實施整體效益。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加強項目督導幫扶。打通“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水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綜合整治―湖泊綜合整治―生態財富試點開發―能力及制度建設”7大聯接關節,搭建起“3大生態功能區―6個生態功能亞區”生命共同體基本骨架,項目區域生態安全環境底線進一步鞏固……
“‘一張網’構建多維組織保障體系是‘廣安山水工程’建設的又一成功經驗。”四川省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把手親自掛帥、親自指揮、親自抓落實,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參與”的廣安模式,凝聚形成了推動“山水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